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理财 > 正文阅读

理财产品花样百出 购买需看清出处和风险

2013-11-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T T]

  新华网太原11月14日电(记者 魏飚)临近年底,银行在售的各类理财产品也花样百出,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目光。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对于基金、信托、国债和贵金属等产品,银行只是一个代销渠道,投资者不能仅仅依赖于对银行的信任和了解,更需要重点考察相关经营主体公司及产品本身的情况。

  近日,记者走访太原市多家银行发现,一些基金、贵金属理财产品收益诱人,有的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接近10%,远高于银行发售的中短期理财产品。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与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有本质的区别。银行理财产品是由银行募集资金负责资产、投资并进行收益分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合同是与银行签订,而非个人或其他公司。投资资金也是转账到银行的资产管理账户的专用账户名下。而代销理财产品则是银行以外的其他机构签订合同,银行销售仅仅是一个渠道。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有的高收益暗藏很大的风险,如若想购买必须了解清楚代销机构的相关信息。由于很多投资者出于对银行的天然信赖,认为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往往不注意购买理财产品时签订的合同细节。当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投资收益不能兑付甚至是血本无归时,才看合同,发现原来签约方并非银行,银行也常常是以此为由,不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只能投诉无门自认倒霉。

  银率网分析师提醒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产品的发行方是谁,千万不要只贪图高收益,而忽略了重要的细节。此外,也要对银行理财经理的“忽悠”有免疫,不要轻信理财经理的“一般都能兑付、没有出现过不能兑付的情况”等套话,一旦出现不能兑付的情况,损失的就是自己的真金白银(20.72, 0.00, 0.00%)

责任编辑:
1、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尽量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转载之信息,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信息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保险理财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dl> <dt><a class="avatar m rc"><img src="/avatar/[item:uuid]_s.gif" /></a></dt> <dd> <h3><t><a href="[item:uuid!ulink]">[item:unames]</a></t><i></i></h3> <h4>[item:message]</h4> <h5><t>[item:tim!date]</t></h5> </dd> </dl>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养生节目

更多>>
  • 养生第21130611期 推动孩子的成长
    健康之路第20131113期 许樟荣讲控制饮食降血糖,无糖食品
    养生汇第20131113期 陈莉莉讲刷牙的方式,牙列缺损
    养生堂第20131112期 十六字诀巧养骨(2)
    天天养生第20130416期 观舌知健康之观舌苔
    天天养生第20130417期 五重门挡住今年的流感(重播)
    健康北京第20130417期 谨防癌从口入
    养生汇第20130418期 肾气虚的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