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老院文章 > 正文阅读

养老不该成为负担 养老事业需顶层设计

2014-07-21 来源:凤凰博报 作者: [T T]
养老,个人要做什么呢?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自己负责,则须未雨绸缪,为自己养老做好资金上的积累,把自己的身子养好。有个好底子,才可能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才会减少社会负担。而对于父母,我们则更应发扬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尽心尽责赡养老人,不轻易把责任推给社会。

参与养老事业的投资者该怎么做?就是要有道德精神、品牌意识、科学方法。养老事业有“钱途”,但也很特殊。投资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有一颗柔软之心,善于倾听老人的内心需求,同时也要有较高的管理运作技巧。最关键的,是要有品牌意识,让服务始终保持在高水准上。

养老,政府该有哪些作为?许多专家的意见大致可以归结到这么几点:一是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投身养老事业,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服务的供应丰富起来,实现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让老人不受约束、不用托人找关系就能入住理想的养老院,在养老机构的选择上有更多自主权;二是要鼓励医养结合,增加带医疗护理功能的老年护理床位,满足最迫切群体的需求;三是尽快制定养老服务评估标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只有有章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改变目前养老机构服务水准参差不齐的无序状况,提高行业整体水准。

在这方面,上海就做的较好。最近上海公示的《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未来上海将以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为目标,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满足多元需求的养老设施空间格局。

最新预测,到2020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将达531万,全市需建成约15.9万张养老机构床位。如今,加快养老床位建设的任务,已经层层分解到各区县。我们在走访中也发现,许多区县在实施和推进养老床位建设中,做了很多探索,也有不少创新,养老床位总量在不断增长,尽管总量和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但养老床位,不是养老服务的全部。要统筹解决养老难题,我们每一个人,每一类社会主体,都要有一点担当。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决不能纵容“养小日日鲜,养老日日厌”的现实存在。

夕阳无限好,“养老”应该是幸福的词眼。让我们不再有负担,迎接生命的灿烂晚霞。


责任编辑:
1、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尽量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转载之信息,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信息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养老院文章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dl> <dt><a class="avatar m rc"><img src="/avatar/[item:uuid]_s.gif" /></a></dt> <dd> <h3><t><a href="[item:uuid!ulink]">[item:unames]</a></t><i></i></h3> <h4>[item:message]</h4> <h5><t>[item:tim!date]</t></h5> </dd> </dl>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纪实丨带你走进护理员的世界

    要不是电影《桃姐》的细致描绘,很多人对养老院了解不多。2012年4月,记者以义工身份,在上海中心城区一家化名为“白云养老院”的养老机构中,义务劳动近半月,近距离观察养老院生态。[详情]
  • 【调研报告】养老院内老人心情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昨天公布的“本市郊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专题调研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心情与子女联系是否密切“正相关”。与子女每天通话的老人中80.5%心情愉快,子女每天来探望的老人中88.9%心情愉快。[详情]

养生节目

更多>>
  • 养生第21130611期 推动孩子的成长
    健康之路第20131113期 许樟荣讲控制饮食降血糖,无糖食品
    养生汇第20131113期 陈莉莉讲刷牙的方式,牙列缺损
    养生堂第20131112期 十六字诀巧养骨(2)
    天天养生第20130416期 观舌知健康之观舌苔
    天天养生第20130417期 五重门挡住今年的流感(重播)
    健康北京第20130417期 谨防癌从口入
    养生汇第20130418期 肾气虚的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