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丨带你走进护理员的世界
要不是电影《桃姐》的细致描绘,很多人对养老院了解不多。2012年4月,记者以义工身份,在上海中心城区一家化名为“白云养老院”的养老机构中,义务劳动近半月,近距离观察养老院生态。[详情]【调研报告】养老院内老人心情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昨天公布的“本市郊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专题调研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心情与子女联系是否密切“正相关”。与子女每天通话的老人中80.5%心情愉快,子女每天来探望的老人中88.9%心情愉快。[详情]
【导语】民政部下发通知,今后,公办养老机构将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等服务需求,不再配编制或资金,全部改为民营或企业。
目前,养老机构职能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改制后,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引起热议。
网友“镁琳”:机构养老也面临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一些原本承担“托底”作用的公办养老机构在自主经营中慢慢变味:本就稀缺的资源被一些“特权”老人占用,普通老人想挤也挤不进去。
网友“朵朵”:即使将现在的公办养老机构全部改制,其规模亦远远达不到社会老年人的需求。“一床难求”将成为未来社会养老的关键词。而且我担心,养老“产业化”会不会演变成压榨老人最后的一点资产?
市民周先生:养老机构是公建的,为什么运营要社会化?社会化就能提高服务水平吗?现在的问题是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的住不起,改制后会不会有更多的人住不起?
市民林女士: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需明确路径,才能确保养老机构职能落实到位,确保那些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得到帮助。
[item: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