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丨带你走进护理员的世界
要不是电影《桃姐》的细致描绘,很多人对养老院了解不多。2012年4月,记者以义工身份,在上海中心城区一家化名为“白云养老院”的养老机构中,义务劳动近半月,近距离观察养老院生态。[详情]【调研报告】养老院内老人心情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昨天公布的“本市郊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专题调研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心情与子女联系是否密切“正相关”。与子女每天通话的老人中80.5%心情愉快,子女每天来探望的老人中88.9%心情愉快。[详情]
■孟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赞同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
广东两会:养老服务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
孟浩认为广东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问题虽难,但不能放任不管
今年1月9日,孟浩在九三学社举行的省“两会”委员座谈会上,他相中了两个议题:一个是推进居家养老问题,一个建议殡仪馆取消停车费。
昨日下午,他提交了上述两个议题的提案。第12年当选政协委员的孟浩笑着解释,他是保持“全面关注”的态度,只不过这两个问题正好和民政、民生都有关,绝不是跟谁过不去。而这提案是他和其他委员的集体智慧结晶。
赞同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广东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这个养老困境?
“人口多、资源少,政府的解决能力也有限,但总不能放任不管啊!”孟浩的提案试图寻找折中的方案,他表示赞同社区居家养老的中国养老模式,即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他介绍,广东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90%的老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进行家庭养老,7%的老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顾和托老,3%的人入住养老机构。在工作稳步推进中,场地设施、服务水准、人员队伍等方面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2013年底,广州共建立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146个社区养老服务部,但这些且不说能否满足130万的老人需求,这些设施还往往被居委会、公疗站等挤占,根本没发挥到养老作用。因此,孟浩提出要政府加强规划统筹,引导养老机构设施的场地规划与建设,除了加强财力投入外,迫切建设起一批养老服务的人才队伍,并且把这个纳入政府工作的考核内容。
建议取消殡仪馆不人性收费
2011年,广东省推进了殡葬服务费改革后,规范了绝大多数的殡葬事业服务收费。不过,还是存在“零星”的,甚至不“起眼”,但让民众心里很不舒服的收费,譬如停车费。
孟浩建议送别追思亲人的场所服务应该更加人性化。
“按一般的习俗传统,相信没人会特意去殡仪馆停放车辆,而且这些地方也远离市区,停车也不方便。”孟浩在提案中呼吁,尽快取消这种不人性的停车收费规定!
马娅:劳动部门不够专业培训发证权应下放给行业协会
新快报讯“如今的就业培训和发从业资格证都由政府部门来做。”昨日出席省政协大会的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业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马娅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表示不满。马娅认为,这项职能应该下放到行业协会,而政府只需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补贴即可。
马娅说,化妆品行业是广东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国七成的化妆品生产厂家都在广东,所以“美丽看广东”。但是政府对广东的化妆品行业支持力度不够。
她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后备人才的不足,而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则是政府部门牢牢“把握”住了从业资格资的发放。“上岗培训由劳动部门来做,从业资格证也要劳动部门来发。”马娅认为,劳动部门既没有行业工作经验,也没有各行业的专家队伍,所以不适合做。“但是培训、发证其实都有很大的利润在里面,所以政府不愿‘放手’。”
“这不是化妆品业一个行业的问题,很多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马娅表示,因为政府将行业协会的很多职能都“收回去了”,所以导致行业发展滞后。她建议,政府部门将这一块职能下放到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来组织就业前的培训学习和发证,政府只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补贴。
吴小莉:在深化改革时,应多向民生和弱势群体倾斜
广东可推广“社会企业”帮助弱势群体就业
新快报讯昨日,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仪式上,身着一袭绿衣的省政协香港特邀委员、知名主播吴小莉吸引了不少目光。作为资深委员的吴小莉这次有备而来,她将递交一份通过社会企业模式帮扶弱势群体的提案。“广东贫富差距很大,对弱势群体不能只授之以鱼,要让他们能自力更生。”吴小莉说。
社会企业做法海外已实施多年
吴小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国家在深化改革时,应该多向民生和弱势群体倾斜。“广东和香港其实很像,都是经济快速发展,GDP都不差,但同样面临了贫富差距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是对弱势群体授之以鱼,不让他们自力更生的话,就要不停地去哺育他们。”吴小莉说,如果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服务社会,是一个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的好办法。
出于这个想法,吴小莉在提案中提出了在广东推广社会企业的做法,这些社会企业将以企业营商的方式,协助弱势群体就业。她介绍,这种方式在海外已经实施多年。香港也在2006年时候出台了“伙伴当自强”计划,政府给社会企业提供启动基金,而且在宣传上不遗余力,例如给市民发优惠券,鼓励市民多用社会企业的服务,同时政府购买服务也会向这些企业倾斜。
深圳佛山都有试点
可在全省铺开
“推广社会企业,政府只给补助金是不够的,这跟授之以鱼没什么区别。”吴小莉建议,政府应该负责培训社会企业领军人。此外,她还在提案中提到,应该给社会企业设计统一的LOGO。“同样一家餐厅或者咖啡店,很可能它就是社会企业,要有个好识别的LOGO,大家才知道去那里消费可以奉献爱心。”
“社会企业的认定、法律地位,识别,甚至优秀的社会企业怎样去奖励,这是一套系统的工程,内地可以规划慢慢引进。”吴小莉说,目前北京、上海都有尝试社会企业的做法,深圳、佛山也有试点,她认为,可以在广东全面铺开。
陈日远:广东近两成农地遭弃耕可引进“家庭农场”盘活
新快报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及了土地流转问题,长期关注农村农业发展的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昨日上台领取了2013年度的优秀提案奖,今年也精心准备关于盘活农村弃耕地的提案。
“广东的农地,有15%至20%弃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力动前往城市,而且农耕收入低,很多人不愿意回乡。”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陈日远认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对农村弃耕地会有较大的促进,“现在也有企业承包大片农地,但多是合作的形式,村民的收益没有显著提升。”
陈日远提出,在土地流转政策出台的同时,农耕也可以引入新的模式,“根据广东土地的特色,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小型农场。由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的企业提供技术扶持和拓宽销售渠道,由愿意承包的农户带头,集合农户弃耕的土地,30亩至几百亩不等,比美国的家庭农场更小,由一家人进行打理。种植经济作物,弃耕地活化,农户的收入也不低。”
对于广东的土地特色,陈日远总结为,“广东山地居多,不像北方有大面积的农田,多数是一小块一小块,大企业不愿承包进行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农场,才行得通。第二广东的市场环境发达,水稻等粮食作物收益低,但经济作物收益高,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陈日远表示,该产业模式的推行,还有助于土地流转政策的优化。
[item: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