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丨带你走进护理员的世界
要不是电影《桃姐》的细致描绘,很多人对养老院了解不多。2012年4月,记者以义工身份,在上海中心城区一家化名为“白云养老院”的养老机构中,义务劳动近半月,近距离观察养老院生态。[详情]【调研报告】养老院内老人心情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昨天公布的“本市郊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专题调研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心情与子女联系是否密切“正相关”。与子女每天通话的老人中80.5%心情愉快,子女每天来探望的老人中88.9%心情愉快。[详情]
新华房产百人财智峰会(摄/新华房产摄影记者 祝立铭)
未来房地产行业要换取利润只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通过研究获得这块土地的政策红利,这是过去20年所有房地产赚到的唯一的钱,因为地价涨了。第二个方向则是“快周转”,从这两年开始,大家赚到了“快周转”的钱。我们过去的投入主要投在商业综合体和刚需住宅,政策红利不一定赚的到钱,那就赚快周转的钱,这一定能够赚的到,但是你要吃得消。现在我们认为产业地产可能会有暴利,甚至有人说产业地产还有800%以上的暴利,养生养老其实也是产业地产其中之一,所以很多人转向投资这方面。
厚道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丁浚哲(摄/新华房产摄影记者 祝立铭)
日本养老地产收入来源保证金和押金 政府承担一半养老费用
日本作为养老地产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的一个地区,其养老地产的发展历程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部分。日本最大的养老企业叫日医集团,是1968年12月创立的,目前是上市公司,员工数量有9.3万人,市值也非常高。由此可见,养老地产这个确实行业可以做大并且获取不错的收益。
日医集团经过将近四五十年的发展,逐步从养老地产转为养老服务。发展到目前,医疗护理方面的东西非常多,这个其实是吻合了日本从战后到经济腾飞,再到经济衰落,然后到目前现状经济结构的发展历程,这个对中国也同样有启示。
日医的收费分为三种,有最高端的、中端的,以及低端的收费。日本的纯护理机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大概是5%。所以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保证金和押金,一般养老机构会收取5年的保证金,最高收600万人民币,最少也收到80万人民币。另外每月的生活服务费里还要服务费,所以日本养老机构的费用来自于保证金、押金和生活费三部分。4万人民币一个老人可以在这个养老院里住一个月,听起来很贵,但是个人只需要掏两万块钱,另外两万块钱是日本政府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日本养老事业在2006年前发展得非常慢,就是因为这4万的费用非常高,2006年之后,工人参加劳动,从上班第一天就要交“介护保险”,这个保险会拿钱出来帮你支付护理费,所以2006年之后日本的养老产业就发展起来了。
日本养老企业多类型发展 公费医疗不配合很难成功
通过前后四次对日本的现场考察调研,包括邀请日医、修曼他们到杭州来考察、交流,我们总结出整个日本养老企业分成多类:第一类养老院叫日托型,这就是目前中国最提倡的社区养老,就是每天早上由中巴把老人接过来,接在一起,然后傍晚再送回去,这个日本非常流行。第二类是是上门介护所,比如你待在家里,我就把服务人员叫到家里帮你服务。第三类是全日制服务,收的是一次性的押金,一般都是四到五年的金额,然后每个月再扣除。这种模式目前在中国比较少,但我觉得未来是一种趋势。第四类是出租式的养老院,一般是针对比较健康的老人,主要在公园或医院附近,入住的老年人不需要特别护理,不过它的租金比别的贵。
总结来说,日本的养老机构做的是真正的养老,入住人群是65岁以上的人,这样的人群在日本占23%。他们往往在入住前卖掉自己的房子,然后缴纳4—5年的租金住到养老院。日本老人的生活习惯是一般在养老院生活到最后一天,所以养老机构肯定不承担医疗职责,但是保险可以延伸过来。这也是目前中国发展很大的一个契机,如果做养老院跟公费医疗不能有机配合起来很难做成功,一旦配合起来就很容易成功。
中小房地产企业不适合现在去做养老地产 推荐做服务外包
日本的养老发展其实从80年代开始,当时大规模出现了又养生又养老的房子,但是2010年再去看这种房子没有了,也就是养老跟养生发展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日本像中国现在这样,出现了很多开发商以出售产权为主的希望别人度假的房产,到了后来这种业态消失掉了,全部变成了出租型的养老院。所以我们分析目前中国的养老地产,大概还需要6年的时间培育。因为日本是战后60年代发展经济,80年代大规模出现养老地产,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有2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2000年发展的,现在还有6年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对于中国来说养老地产的发展就是针对60后的这批人,因为现在大概有2亿老人,这些老人是比较贫穷的,未富先老,所以针对他们来说是很难获得效益的,所以我们要开发60后那些变老的老人,也就是现在55岁左右的人。到了2020年之后变到60多岁了,刚好这个时候大规模养老出来,所以中国企业可能不需要大规模的建造养老地产。
我个人非常不赞同中小房产企业现在去做养老地产,但是对于绿城、中信、绿地、万科,包括北京的太阳城我觉得都不错,大型公司适合在这个时候布棋子,这个时候是一个战略布局落棋的好时期,五年后、六年后结出很好的果子。
有人问我说:你是否看好养老地产?我说我不看好现在中小企业去做养老地产,但是我看好六年之后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也看好现在比较大型的企业处于战略的储备,包括绿城在乌镇做的颐乐学院,是很好的试点,但它真正获得生命力,真正大步走一定不是今天,而是2020年之后。
未来中国的养老地产一定会走向日本的今天,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我感觉房地产商做不来这块,所以我们推荐做服务外包,去合作,把最难的部分、最专业的部分交给别人去做,这样才能真正有机配合起来。
[item: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