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我市银杏树老年人服务中心、南山园老年公寓的院长吴友凤、曹亚南自掏腰包,共花费8万余元人民币,到日本一家养老院当了近一个月的护工,学习日本养老护理经验。昨天,从日本归来的两位院长接受采访,畅谈她们在日本的护理体验。
吴友凤与曹亚南此次到日本,是在神奈川县厚木市绿之丘养老院体验该院的日间照料服务。她俩在开办养老院之前,都有去日本考察养老的想法,但一直没机会成行。今年3月,她们认识的一名扬州毕业生到日本这家养老院从事护理工作,在该毕业生介绍下,吴友凤、曹亚南得以来到这家养老院体验养老服务。
吴友凤说,绿之丘养老院规模不大,上下两层楼,常住老人只有几十位,是日本典型的“微型养老院”。在这家养老院做护工的那段日子,感触最深的是日本护工的微笑服务。“很难想象,这里的护工从上班开始就一直面带微笑。”吴友凤说,像给老人洗澡,护工就像老人女儿一样,微笑着拉家常,讲笑话,常逗得老人非常开心。
吴友凤坦言,每天都要笑着服务,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嘴都笑僵了。可慢慢的,还真感受到了这种服务的魅力。其实,微笑服务充分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
“有的老人会冲着护工发牢骚,不配合护理,这时微笑的作用就能凸显。”吴友凤说,在日本养老院,她就碰到这样一位老人,因为家庭矛盾,来了就发脾气。她因为语言不通,只能一直微笑着服务,老人最终也笑了。吴友凤回国时,这位老人还主动提出要送她,说被她的微笑感动。
曹亚南告诉记者,日本养老院对老人衣食住行的关照,就像中国的幼儿园对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养老院有个记录卡,写着老人每天的活动,甚至大小便次数、吃饭多少等,然后反馈给老人家属,家属也要签字确认。”曹亚南说。
“养老院护工每天都要手把手教老人做1个多小时手工,所有老人都得参与。”曹亚南说,在日本接受日间照料的多半是智障或残障老人,通过动手活动,激活老人自我能动的意愿,提高其自我照顾的能力,对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非常有帮助。
责任编辑:
1、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尽量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转载之信息,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信息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item: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