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五里亭妈妈”离世 42年间
2014年8月6日18时33分,“五里亭”爱心老人楼小英在金华市中医医院走完其91岁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其生前收养并一直陪伴身边的三个女儿美仙、菊菊、晶晶,唯一收养的男童张麒麟,以及亲生女儿张彩英、亲生儿子张福田,送老人走完最后一程。[详情]"假沸"豆浆不能喝 易中毒
豆浆营养丰富,富含很多营养素,例如蛋白质、卵磷脂、B族维生素、钙铁等微量元素。但是当你的喝法不正确的时候,这些营养素很有可能无法营养你的身体,甚至有可能危害到你的健康![详情]
渝中区大坪正街71岁的赵大爷独自居住,爱喝酒的他常常酒后拨打110,有时是说没带钥匙,有时是说摔倒了,其实他是不堪寂寞,就想找民警来了好有人说话。5日,大坪派出所民警介绍,经统计,赵大爷一年来竟然拨打了1483次110。
一个老人一年拨打1483次110,诉求很简单就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尽管无事拔打报警电话违法也很极端,却也反映出老人陪伴缺失的困境。他与妻子离婚20年,几个孩子都在外务工并且都有各自的家庭负担,独居经常靠饮酒排遣寂寞,酒后便呈现出失控的一面。
虽然,象这样个别极端的老人不常见,但是象这样老人却很常见,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到今年,全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还将保持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这个群体中的每个都有着相同的精神养老诉求,因为亲情结构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的老人处于独居状态,照料缺失、精神寂寞,从而导致一部分老人精神压抑,由此产生自杀的现象。也有一些老人,将精神寄托在宠物身上,譬如城市老人“天价寻狗”的新闻总会偶尔充斥媒体。
“1483次110”折射精神养老饥渴,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需要得到政府、家庭与社会的共同重视,创造条件让老人的精神需求得到尽可能的满足。首先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关爱,除了尽可能的“常回家看看”尽好孝心之外,还要多给老人打电话,跟老人聊聊天,不能因为觉得无事而不必要。事实上,很多子女在这个问题都忽视了,有时是无话可说,有时是以事多压力大心理累作了借口,有时则是怕老人唠叨。
其次,还要逐步构建功能完备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社会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满足养老普遍需求最基本的途径。应当以村、社区为单元,完善养老设施,提供必需的养老服务。对于老人精神养老的普遍需求,一方面加强文化娱乐的供给,组织引导老人开展文化活动,鼓励老人之间相互抱团取暖,寻找相互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加强对老人心理干预,尤其是针对独居老人和性格孤僻的独行老人,保持经常性的上门服务,陪老人说说话,听老人倾诉和表达,释放老人的情绪堆积。
第三,应加强社会公益与养老服务的对接,让志愿者“替位关爱”的生力军,帮助老人干家务、做清洁,教老人一些娱乐健身办法,陪老人聊天解闷等等。譬如,报道中提及的渝中区的几个社区都设立了志愿者爱心电话,由志愿者提供聊天服务,这些都是不错的做法。
(来源:光明网)
[item: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