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养生 > 正文阅读

再谈藤校:进与不进各有利弊

2013-12-19 来源: 作者: [T T]

前几周很多网友看过我的拙文并发表评论,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仔细阅读网友的评论,大概分为3类:一是探讨如何进入藤校;二是认为藤校并非物有所值;三是讨论学习和育人的关系。俺就再一次大胆的抛砖引玉。文学城是个百家争鸣的好地方,我们不求意见一致,但求共同进步,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父母以孩子能进藤校为目标?

首先说明的是大多数,而非全部。这和中国的传统以及现在所处的环境有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基本上是学而优则仕。父辈们这样教导我们,我们也自然而然的用同样的思想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同时我们现在生活在国外,我想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要想成功,我们就只能比美国人付出的更多,比他们要优秀的多。我们拿什么和西方人比:比体能/体育,比社交,比家族,还是比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扬长避短,以己之矛,攻彼之盾。10-20年前能够出国的,基本上是那时中国的精英。他们的孩子由于遗传了聪明基因,和美国的大多数孩子比,基本上没有笨人,在班级和学校一般都是名列前茅。要比知识就要进好大学,尽管很多好大学不是藤校,但藤校是好大学的代名词是不可否认的。所以藤校情结并没有错。但是过度迷恋藤校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第二: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最好不去藤校?

能进入藤校的孩子,特别是准备学理工医科的,一般都是学习高手。所以中学时不是顶尖学业的,进去后可能压力很大,GPA不高。如果准备大学毕业就直接工作,GPA对你的孩子可能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想继续研究生深造,会有很大影响。哈佛和普林斯顿的3.0 很有可能相当于一般州立学校的4.0,或者更高。但研究生院只用分数比分数。所以有人说:如果将来学医学,最好不要进藤校。这当然是对一般智商的人而言,对非常高智商的人除外。我知道的5个去年哈佛应届毕业生考MCAT的中国孩子,他们毕业后全部回到本州的医学院读医了。这一方面说明应届毕业生想进顶尖医学院困难(大多数医学院的学生不是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说明藤校的GPA难拿。当然也有牛人,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儿子哈佛毕业后就继续在H读医学院(也不是应届考上的),但这是极少数。

第三:藤校毕业生是否在将来的工作和报酬中占优势?性价比如何?

这个非常难以回答。藤校的学生即使进人一般州立大学,将来也可能非常有出息。没有随机双盲对照,无法下结论。其实孩子进大学不但是学知识,更是培养个人性格的时期。金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全部。进入藤校能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是肯定的。我个人觉得大学同学是一辈子接触最多,也是最亲密的朋友。如果将来从政或者从商,这个关系是无法用金钱能衡量的。如果将来读医学院,哈佛毕业生98%的申请人进入医学院,尽管可能大多数是进入州立医学院。但同时想想,如果本科就读于州立大学,可能连州立医学院也进不去。单从报酬上讲,我对其他专业不是太熟悉,但是将来行医的话,差别不大;如果将来想做科研,成名成家,我觉得肯定有巨大区别。

第四: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最近我看了骆家辉的一篇文章。我觉得他这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们从中国传统中继承了高的标准,并从美国传统中找到了实现这些高标准的力量和能力。我希望能把这种认知灌输给我的孩子们。我希望他们也拥有远大的抱负和梦想”。现在大部分美国的华裔家庭至少是中产阶级,所以我们希望孩子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不要忘记“知子莫若父”这句至理名言。我们应当根据孩子的天赋,性格,才能,前瞻性的判断出他们大概能进什么学校,将来适合什么职业,再决定是否要推藤校。学校没有最好的,只有是不是最合适的。

责任编辑:
1、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尽量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转载之信息,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信息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国外养生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dl> <dt><a class="avatar m rc"><img src="/avatar/[item:uuid]_s.gif" /></a></dt> <dd> <h3><t><a href="[item:uuid!ulink]">[item:unames]</a></t><i></i></h3> <h4>[item:message]</h4> <h5><t>[item:tim!date]</t></h5> </dd> </dl>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美国认知度最高的无名小酒庄 价

    葡萄酒的销售世界,与其他高档消费品有一个分别,就是酒的品质比品牌重要。葡萄酒的世界,却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要品质够好,就算没有历史和规模,也可胜过大牌子的名酒庄。[详情]
  • "无龄感"生活

    整个人际圈氛围,让我感到大家都过早放弃自己。好像一起爬山,爬到一半,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再继续,有些干脆往山下走,一个想继续往上的人,难免寂寥。寂寥也许不算什么,更艰难的是精神土壤的丧失,继续成长变得异常困难。[详情]

养生节目

更多>>
  • 养生第21130611期 推动孩子的成长
    健康之路第20131113期 许樟荣讲控制饮食降血糖,无糖食品
    养生汇第20131113期 陈莉莉讲刷牙的方式,牙列缺损
    养生堂第20131112期 十六字诀巧养骨(2)
    天天养生第20130416期 观舌知健康之观舌苔
    天天养生第20130417期 五重门挡住今年的流感(重播)
    健康北京第20130417期 谨防癌从口入
    养生汇第20130418期 肾气虚的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