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养生 > 正文阅读

谈谈孩子的懒惰

2013-12-03 来源: 作者: [T T]
看到有些网友着急孩子懒惰的帖子, 心有所感,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关于懒惰是一种恶习还是一种病症,我既不是学心理学的,也不是学医的,没有专业的定论。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相关的文章。比如澳大利亚医生研究的“emotional deficiency disorder”。 我写的就是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我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的老毕业生。他们都出身贫寒。我姥姥是解放前的女工,30多岁的时候守寡,独自拉扯大六个孩子。我爷爷奶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目不识丁。我的父母从年少的时候就学业优秀,并且依靠念书这一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跻身高级知识分子之列。

在我的记忆里,父母都是特别勤奋的。现在我还能依稀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头对头,在一盏灯下读书到夜深的景象。我在上小学后,还帮父亲抄过书稿。对于小学生,那可是大工程。所以我记忆深刻。
我的父母说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但是在业界内口碑甚佳。他们退休有十年了。母亲被大学返聘,还在做辅助性工作,不时写写论文。父亲过得悠闲些,主要为大家庭做后勤工作。但仍笔耕不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哥哥都养成了勤奋的习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会让我们觉得很羞耻,好像很愧对自己的生命。
我哥哥在业界里已经小有名气。我呢,很惭愧,过得很平庸。但是父母对我很满意。认为我一个女人,孤身在国外打拼,既工作带孩子,还在上学,符合他们对于孩子独立努力的期望。

我再来写写我前夫家的情况。声明一下,我无意诋毁我的前夫。拿他和他的家庭举例,只是因为它是近距离的观察,情况了解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程度较高。

我的前公婆出身和我父母的完全不同,都是小康家庭。公公出身生意人家,他还有小的时候,家里拿秤量金子的记忆。公公年少的时候,学的是音乐学校的作曲专业。但是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改学专业,中专毕业。婆婆是他的同学。婆婆的家庭成分是地主,从小的家庭教育,有点老式。两个人都是工人出身。

我和前夫闲聊的时候,有时也说说我们父母的境遇不同,是不是受政治影响很大。我的父母固然学业优异,但是他们根红苗正的政治背景,使他们在文革的时候,受的冲击还是有限的。我们的结论是不算大。因为公公年少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后来变得十分贫困,文革中也没有受到成分影响。婆婆是资质有限。依我前夫的话说,即使没有文革,她也上不了大学。

公公是个很聪明的人。这一点,从他无师自通地会玩数个乐器就看得出来。据说,他年轻时很贪玩,经常不着家。为此婆婆没有少跟他吵闹。婆婆是个全心全力相夫教子的女人,因为能力也因为个性,在事业上没有什么发展,四十多岁就早退在家了。

前公婆也有两个孩子,都是儿子。我前夫天姿聪颖,从小学业很优秀。但他是个很贪玩的人。每天回家就粘在电视前。他的弟弟资质一般,上学工作成家,都让父母不省心。他成家生子后,还是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以前博文里,就写过前夫不适合走研究的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专业并不热爱,也没有刻苦的努力。有的网友在跟帖里把他的成败归咎于大环境问题。我并不完全苟同。我和他生活了十几年,彼此了解都很深刻。我们下班后,吃过晚饭后,我通常要读书。专业非专业都有。前夫一般是看电视,也玩电脑游戏。我因为工作,加班出差是常事。他在大学里,没有坐班一说,但是我从来没有见到他为了工作,持续几天晚走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勤奋程度的不同,在短期内看不出差异,但是长期下来,就有分别了。他的专业已经走入死胡同,如今也海归中国,放弃了从事25年的专业。我仍然做着我的专业,同时在第二个专业上发展。

我个人以为,我们的勤奋懒惰,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的。我父母认为,虽然勤奋不一定能过得好,但是懒惰一定过得不好。这个观念言传身教地灌输给我们兄妹。我前夫的父母虽然也有同样的认识,但他们自己并不勤奋,对于事业或者学业没有孜孜追求。在家庭中,孩子们看到的是在休闲娱乐,琐碎八卦的父母。所以勤奋的观念,没有成功地形成孩子自己的理念。

在教育女儿上,我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勤奋观念的。

首先是自己要勤奋。否则孩子就会认为被强迫做着父母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是兼职学生。我的教材书,厚得跟砖头似的,使得女儿一谈读书,在我面前,总是有点气短;我在网上做小测,女儿总会问我的成绩,也看到我的情绪随着成绩起伏;我在赶作业的时候,她总是在那两天自己玩,不去提什么要求;我晚上考试的时候,她就挺着到深夜,等我从考场赶回家;我的工作也有一定压力。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紧急情况的时候,深夜和周末,也要处理工作。这些她都看在眼里。

其次要把勤奋和回报联系在一起。女儿和前夫以及我都单独生活过,我们俩的生活内容大不相同,女儿身有体会。 前夫不勤奋,他无法改变自己常年懒惰的积习,但是对自己的弱点认识得很清楚。女儿对爸爸的记忆,除了爸爸带着自己到处玩,就是练琴偷懒时,被爸爸好一顿教训。前夫海归后的境况,他的家庭的反应,女儿也是一清二楚;我工作勤奋,公司对我也很照顾。孩子刚来温哥华的时候,我本来要休长假,帮助女儿适应新环境。但是公司的项目正是紧张的时候,不能批准我的假期,就允许我带着孩子上班。女儿就跟我做了一个多月的上班族。周末的时候,有时要带着她去加班,加完班,老板都让女儿选饭店,点她喜欢的菜,让她享受一下妈妈努力工作的报偿。我的工作,对于女儿最大的好处,就是帮助她长见识。因为下班后,我经常要通过电话处理工作,女儿对于职场专业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就是这么具备的。

还有,关于勤奋懒惰的观念,应该给孩子全面清晰的认识。我从不催逼孩子读书。我觉得无论走哪条路,孩子的资质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天赋,上升空间会比较有限,这个不是勤奋能够完全弥补的。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找到孩子的资质所在,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因为我和她的爸爸,年少时都读书优异。但是我们长大后都很平庸。我相信,我们的能力是有某些方面的缺失的。我把这个感受诚恳地和女儿分享,鼓励她观察和找到我和她爸爸的不足,调整她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要把勤奋的对象都放在书本上。我对于女儿的心灵手巧,就很鼓励;懒惰让人一事无成,但是勤奋也不一定能够成功。成功需要的要素很多,而失败,只要一个要素就够了。勤奋懒惰这对反义词,对于成败的能量是不对等的。这个道理需要跟孩子讲透。

懒惰是人的天性。能不能克服懒惰,是人的能力。当我一想到克服自己某方面的惰性是那么困难,我就对女儿某时某刻的懒惰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我无法要求那么一个小人,去做到比成人更好。我经常在心里对上天感恩,我只能更加勤奋,才配得上有这么好的女儿。

人之聚散,佛家谓之缘。去掉玄机,就是人和人之间,如果要保持一种关系,总要有什么作为纽带。血缘也好,利益也好,爱好也好,种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个和某人的强势,没有绝对的关系。

至于养孩子,孩子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圣经上有一段话,我认为是最好的注脚。“ 他撒的時候,有些种子落在路边,飞鸟来把它们吃掉了。 有些落在岩石地上,那里沒有多少泥土,它们立刻就发芽了,因为土不深;当太阳升起,它们被暴晒,就枯萎了,因为沒有根。有些落进荆棘丛里,荊棘长起來,就把它们挤住了。但是另有落在好土壤上的,就不断地结出果实来,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这段话,基督徒用来阐释“信”的重要。用来解释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以为也很妥帖。孩子的成就,基础固然在于孩子的品德,素质和能力,但是更多的还是取决于难以人为控制的大环境。这和强势的妈妈,有多大的关系呢?
责任编辑:
1、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尽量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转载之信息,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信息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国外养生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dl> <dt><a class="avatar m rc"><img src="/avatar/[item:uuid]_s.gif" /></a></dt> <dd> <h3><t><a href="[item:uuid!ulink]">[item:unames]</a></t><i></i></h3> <h4>[item:message]</h4> <h5><t>[item:tim!date]</t></h5> </dd> </dl>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美国认知度最高的无名小酒庄 价

    葡萄酒的销售世界,与其他高档消费品有一个分别,就是酒的品质比品牌重要。葡萄酒的世界,却可以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要品质够好,就算没有历史和规模,也可胜过大牌子的名酒庄。[详情]
  • "无龄感"生活

    整个人际圈氛围,让我感到大家都过早放弃自己。好像一起爬山,爬到一半,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再继续,有些干脆往山下走,一个想继续往上的人,难免寂寥。寂寥也许不算什么,更艰难的是精神土壤的丧失,继续成长变得异常困难。[详情]

养生节目

更多>>
  • 养生第21130611期 推动孩子的成长
    健康之路第20131113期 许樟荣讲控制饮食降血糖,无糖食品
    养生汇第20131113期 陈莉莉讲刷牙的方式,牙列缺损
    养生堂第20131112期 十六字诀巧养骨(2)
    天天养生第20130416期 观舌知健康之观舌苔
    天天养生第20130417期 五重门挡住今年的流感(重播)
    健康北京第20130417期 谨防癌从口入
    养生汇第20130418期 肾气虚的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