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去北京爬长城,来杭州游运河”,杭州不仅有西湖,还有古老的运河。历史上,运河不仅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也使得杭州的名气更加得名扬四海。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一条河的申遗路,终于走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杭州也多了一项世界遗产,因此晋升为“双遗”之城。 何不趁现在,抽上一两天闲暇的时间,避开拥堵喧嚣的西湖,带着家人,去感受那篇宁静的运河文化~
博物馆历史文化风情篇
交通:水上巴士+步行费用:3元(可直接刷电子钱包)路线:武林门站→拱宸桥站特色: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侵蚀,雨水的冲刷,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很多古老的工艺、建筑、文化正面临着濒临的危险。博物馆很好得保存了历史的遗迹,让人民了解人类以前的样子,懂历史才能更珍惜现在。 先从武林门码头坐水上巴士直接到拱宸桥站,从这里开始运河文化之旅!拱宸桥作为运河上一座古老的桥梁,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大拱门,石砖结构,历经岁月,至今仍然服务大众,每天人来人往,看遍杭州历史浮沉,它巍然不动,心有灵犀。桥的北墩有一只石狮雕塑,像是在保护古桥的安危,确实运河上的古桥也为数不多了。 沿线经过的景点: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江墅铁路公园+伞博物馆+刀剑剪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通义公纱厂旧址)
One: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就在拱墅区政府对面,杭州市为京杭大运河申请非遗所兴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投资一亿多元人民币,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等。Two:江墅铁路公园
逛完去江墅铁路公园,浙江第一条铁路——江墅铁路,铁路公园在原江墅铁路终点站拱宸桥站上兴建,目前已经成为历史。周一、周二不开放。
当人们徜徉拱宸桥头看着京杭大运河里穿梭往来的船只时,很少有人知道古桥畔曾经有过蒸汽火车的轰鸣声,同样当人们漫步在宽阔笔直的绍兴路上时,也极少有人知道他脚下踩着的曾是浙江省首条铁路——江墅铁路的路基。百年前,这条南起江干闸口的江墅铁路正是沿着现在的绍兴路通往湖墅拱宸桥畔,并因此而得名。
Three:伞博物馆、刀剑剪博物馆
接下来是博物馆二连击,伞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 烟雨江南,衍生出独特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和伞的象征意蕴伴随这历史发展的车轮,碾压出一道独特的文化轨迹。中国伞博物馆综合展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的博物馆,是世界首创的伞主题博物馆。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绍和展现刀剪剑“物开一仞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通过精致展品,观众既可以在展馆中了解刀剪剑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去体验民间风俗、生活趣识。第四站:工艺美术博物馆
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建馆是对原街区刀剪剑、扇、伞三大国家级博物馆的扩容和升级。四大博物馆在融合了古运河、旧厂房和杭州工美文化的同时,共同构成了以运河景观、历史建筑、工艺美术为特色的,集展示、收藏、研究、培训和交流为一体的,具有杭州特色、运河特点的工艺美术主题博物馆群落。
有好多大师在里面噢~
第五站:桥西直街、扇博物馆
走在运河畔的桥西直街上,历史古建筑,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发现,喜欢清静的人可以去那边逛逛。桥西街区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的街区风貌是晚qing至民国时期的,其建筑基础年代可以上溯到明代以前,白墙黑瓦,狭长的弄巷,运河边的桥坝头,是杭州老城区真正反映杭州运河历史风貌的唯一一处。
一路走过去,到了扇博物馆。扇博物馆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把博物馆打造成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杭州特色、运河特色的平民化国家级博物馆,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 第六站:手工艺活态展示馆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座落在中国扇博物馆东北侧,做为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分馆,是对三大博物馆基本陈列静态展示的活态补充。通过集中展示以刀剪、油纸伞和绸伞、各类扇子为主的传统手工艺,以及其运用于现代艺术中的创意手工艺,在保护和传播此类非遗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为其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场馆在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国年间厂房风格的同时,结合传统手工艺特色,增添了独具特色的作坊式场景以及贯穿整个参观路线的图文介绍,让观众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味历史,还可以了解和学习到具有浓厚中国历史特色的传统工艺非遗文化。
江南水乡古镇风情篇
交通:漕舫船+步行费用:60元/人(游船单程) 全程大概需要2个小时特色:船行千年运河,漫游塘栖五街——乘坐古色古香的漕舫船,尽情欣赏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独特风情,穿梭在老宅、古街、巷陌、弄堂,尝遍江南传统美食、感受“左岸历史、右岸未来”的韵味。沿线经过的景点:武林门码头/桥西码头+顺德码头+广济桥+水北街西姚宅+乾隆御碑+水南街+美人靠+八字桥三条半弄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象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维系着南北大地。古镇塘栖,就坐落于这京杭大运河的南端。 作为昔日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的塘栖,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地、花果之地、枇杷之乡”,素有“江南佳丽地”的美誉。从水路沿古老的、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沿途近距离感受运河十万人家水岸生活,闲看往来穿梭的漕运船只,感怀旧时的橹声帆影,体验现今大运河的流动和繁忙。 至塘栖古镇上岸,游览塘栖的水、桥、井、寺、碑、街、宅、廊等古迹古韵,走水坊、逛古街、穿廊檐、钻里弄,游塘栖五街、乾隆御碑、三条半弄、市南水坊等古镇胜景,品烂糊鳝丝、塘栖板鸭、细沙羊尾等名菜名点,购法根、朱一堂糕点、麻酥糖、清水丝绵等土产特产,全景体验塘栖古镇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感受塘栖江南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One:广济桥
广济桥是目前京杭大运河尚保存着的仅存的一座七孔长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从桥下拾级而上,感觉像是在爬山。走到桥顶,可以看到古镇的全貌。
Two:水北街西姚宅
水北街位于杭州市塘栖镇北部,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原长2500米,现存水北街全长1386米,原街区内除民居外还有油坊、庙宇、染坊等建筑。西姚宅就位于水北街上,是一幢典型的清代建筑,石库墙门上保留着完好的砖雕,现在被改造为塘栖故事馆。
Three:乾隆御碑
通高5.4米、宽1.2米的乾隆御碑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的御碑,位于塘栖广济桥北岸的水北街耶稣堂西侧,原杭州府水利通判厅遗址内,属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据悉,公元1751年,乾隆帝南巡,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缴纳税赋情况,发现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只有浙江未拖欠。为表彰浙江,乾隆免去了本地丁钱粮30万两,并立了这块碑,“晓谕官民,以示皇恩浩荡”。
第四站:水南街
一条大运河,南北两条街,分别叫做水北、水南街,水北街上老房子居多,水南街则时新老交错,在水南街的保护过程中,塘栖恢复了沿河廊檐,成为一景。廊檐贯穿整条水南街,与水北风情特色街隔河相映,东段与市河两侧建筑相连,沿河廊檐穿镇而入,再现“塘栖下雨淋不着”的奇景,以后到塘栖旅游,如果碰到下雨天,就不用发愁了。若是大夏天的,这里也可以避避毒日头。Five:美人靠
沿河古街被罩在民舍屋檐之下,上为“过街楼”,下为廊檐街,沿河侧是一溜长长的靠椅栏,被称为“美人靠”,此景不少古镇都有,但塘栖的“美人靠” 最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当年“美人靠”坐的最多的不是窈窕淑女,而是水路过客与客商。塘栖人又把它们称为“米床”,因为当年塘栖街上处处是米行,米行进出货时便成了收米卖米的场所,用现在的城管话说就是“占道经营”。
Six:八字桥三条半弄
“三条半弄”,并不是说这弄堂名字叫“三条半”,而是塘栖古镇上原来有七十二条半弄堂,现如今只剩下三条半了,它们是沈家弄、郁家弄、太史第弄,其中太史第弄比其他两条弄多出一个弯,所以算一条半。
塘栖是京杭运河的南部起点,曾一度繁华。三条半弄就在塘栖闹市,弄内老屋层叠,典雅幽深。北京古建院杭州分所设计二所所长吴栋升介绍,塘栖“三条半弄”是一种弄堂墙门建筑,国内很少见。虽说现在只剩下三条半,但相对集中,数进房子连接成片,非常值得保留。
休闲运河十景风情篇
交通:水上巴士+公交+步行费用:这次的就要看个人的具体行程安排了特色:正所谓十处美景一诗藏,诗情画意写运河。运河十景,每个景点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运河杭州段景点的杰出代表。沿线经过的景点:武林问渡+香积梵音+富义留馀+桥西人家+拱宸邀月+凤山烟雨+龙山塔影+西陵怀古 可从武林门码头乘坐水上巴士在卖鱼桥码头停靠,参观千年古刹,拜佛祈福。步行至富义仓,可在原生态的创意空间小憩。接着坐车到桥西历史街区,走走停停,一路领略历史风情至拱宸桥。再可以从拱宸桥坐水上巴士,伴着运河上的清风至武林门码头,转乘地铁、公交至凤山山水门,品沧桑古韵。可在凤山山水门附近吃中餐,然后搭乘公交车至龙山闸,从白塔邪影里阅览千帆竞技。夕阳西下,公交车到达西兴渡口,落日余晖中品味到无尽的沧桑。最后就愉快的结束行程啦~
One:武林问渡
武林门,在南宋时称天宗门,亦称北关门,是南宋十三座城门中北边的一座。当时它地处运河流经城内运河的转接点,所以附近还有一座天宗水门。到了元末明初,杭州城垣有较大的变易,但武林门作为杭城北门的地位依旧牢固。封建社会皇帝面南而坐,对于百姓来说,“皇朝恩泽自北来”,所以历史上武林门称为“恩泽之门”。
周边景点:武林广场
Two:香积梵音
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的香积寺,在杭州佛教界颇有盛名,历史悠久,被誉为“运河进杭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如今金碧辉煌的寺庙是2010年初落成的,是我市佛教协会属下的正式开放的寺庙。它的建成,不但充实了运河杭州段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亦使运河东岸的旅游景观大为改善。
无论徜徉在运河的小汽船上,还是踯躅于大兜路历史街区的里弄中,你会不时看到寺庙中香火的氤氲,听到钟磬的低吟,正如寺庙前一个大牌坊上的楹联所描写的那样:香灯昼夜,钟鼓晨昏,还运河畔好光景;慧眼烛幽,慈航济溺,乃人世间真性情。
Three:富义留馀
留馀持盈,不但是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中应有的理念,亦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政治哲学信念。
富义仓,建于清光绪年间,虽然当时漕运早已停止,但作为运河沿岸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城市公共仓储建筑群,还是很有历史价值的。为便于粮食的收储和转运,所以它建在运河主航道和支流胜利河的交叉口。一百多年前,它就见证了曾经的米市、仓储和码头装卸等经济业态的历史兴衰,如今景点内还可以看到当年遗迹。
周边景点:大兜路历史街区
Four:桥西人家
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是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运河杭州段,包括城内运河的中东河,由于杭州市政府、杭州人民的重视和努力,其周边有不少历史街区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依托拱宸桥作为水陆交通要道的地域优势形成的桥西居民聚集区,是个充分展现运河文化风貌的历史街区,相比于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大兜路历史街区,它更有代表性。它的形成度过了极漫长的历史岁月,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而清末民初,则是桥西历史街区的文化鼎盛时期。当时城市建设的风貌特点、历史遗存如今都有很好的保存和延续。
周边景点:高家花园、桥弄街
Five:拱宸邀月
省级文保单位拱宸桥,东西向横跨于杭州北部的大运河杭州塘上,乃三孔驼峰薄拱薄墩联孔石拱桥,是杭州城的重要门户。拱宸桥周边,是清末杭州对外开放的最早地区。其时,桥下帆樯争逐,桥上人烟纷杂。附近有海关、有花园、有游娱场所,有豪宅大院。在杭州近百年现代化进程中,第一条铁路、第一座纱厂均诞生于此。
每当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挚友情侣,偎立桥头,俯看碧波流逝,船笛鸣唱,仰望夜空万里,明月升起。这大概就是李白诗句所描绘的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六站:凤山烟雨
凤山门和凤山水城门,都是元末张士诚割据杭州时所建。但凤山门,已在辛亥革命光复杭州后开始的延续近半个多世纪的拆城墙运动中毁于一旦,但凤山水城门却奇迹般地留了下来,成为至今杭州唯一保存的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门。在当时,它是扼守运河杭州段通往钱塘江水道的一个调节阀。它横跨中河之上,由两座不同跨径的石砌拱墙并联而成。原来城墙上还建有一楼,据说可以屯兵百人,可惜岁月流逝,城楼早已坍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墙得到了修复,虽然已非旧貌,但历史的沧桑感、古典韵,还是可以领略到。其旁辟有公园,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银河双落”石碑一座置放于园中。
周边景点:凤凰山
Seven:龙山塔影
自隋代整治了江南大运河后,位于龙山脚下的龙山闸,就是她的终端。江南运河从京口(今镇江)曲折南下至杭州,经过上塘河段后流入城内运河即盐桥大河、菜市桥大河后,于龙山闸注入钱塘江,完成了江河的相拥。至吴越国时,南北航运已异常发达,为了指引船舶安全航行,在龙山之东的白塔岭上,兴建了“古运河第一塔”,通体责任编辑:
1、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尽量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转载之信息,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信息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item:message]